2021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旁观者效应

2020/5/26 17:56:04 来源: 网络
分享: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加上心理学不考数学的特点,近年来备受跨专业考生喜爱。下面是海天考研小编整理的2021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科目中的知识点——旁观者效应,一起进入学习吧!

  旁观者效应

  心理学家是如何提出“旁观者效应”的?

  Kitty Genovese事件

  《纽约时报》曾经报道过这样一起事件:1964年3月13日,28岁的Kitty Genovese在下班返回公寓的途中遭到歹徒的袭击。这场袭击持续了将近30多分钟,期间,Kitty Genovese多次朝附近的居民楼呼救,但除一人报警以外,其他人都没有伸出援手。最后,她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死去了。

  事后据调查,当时有38人听到了kitty的呼救声或看到了她正在被袭击时的场面,但他们都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次事件的报道令美国社会十分震惊,引发了大众对人性冷漠的关注和讨论:当时若大部分目击者都采取了行动,那这一悲剧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了呢?

  后来,心理学家BibbLatané和John Darley对这次事件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多次实验提出了他们的理论——旁观者效应:即当有其他人存在的时候,人们不大可能去帮助他人,帮助的可能性越小,同时给与帮助前的延迟时间越长。

  相关实验

  (一)癫痫实验

  实验过程:

  心理学家约翰·达利(JohnDarley)和比伯·拉塔奈(BibbLatane)请来了72位学生被试,把他们分为二人组、三人组和六人组:

  二人组的学生只能与另外一个人交谈;三人组的学生将与另外两个人交谈;六人组的学生将与另外五个学生交谈。但实际上,每组只有一个学生作为真正的被试,其他与之交谈的声音都是事先的录音。

  实验开始后,被试首先会听到一个男生在讲话(录音),他谈了一些自己的大学生活,然后提到自己有癫痫病史,尤其在压力大时容易发作。

  接着,这个声音开始表现出“癫痫发作”的症状,并断断续续地发出一些求救的声音:“……我的癫痫就要发作……我需……要一些……帮助,如果有人愿意帮助我……(哽咽声)我要死了……”

  面对这个突发事件,三组的被试会有怎样的不同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

  当被试相信有其他人在场时,出手帮助的概率大大减小:在二人组中,有85%的被试实施了帮助行为——离开其所在的房间,向实验者报告情况;而六人组中只有31%的被试这么做。

  被试采取行动的反应时间也有显著差异:二人组的平均反应时间不到一分钟,而六人组接近三分钟。

  (二)房间充烟实验

  实验过程:

  达利和拉塔奈要求被试在房间里做问卷,同样将他们分成两组:单人组(一个真被试单独在一个房间里做问卷)、真三人组(3个真被试在同一个房间里做问卷)和假三人组(一个真被试和另外两个假被试即实验助手在同一个房间里做问卷)。

  接着,房间中出现紧急情况——有大量不明烟雾从通风孔处进入屋内。

  在这种状况下,三组中的真被试均会如何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

  在单人组中,有75%的被试向实验者报告房间产生了烟雾

  在真三人组中,只有38%的被试向实验者报告这一情况

  在假三人组中,报告率下降到10%。有些被试甚至直到实验结束都没有去报告,而此时烟雾的浓度已经到了让他们揉眼睛和咳嗽的程度了!

  通过上述的两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有的时候人们之所以对发生的事情无动于衷并不完全是因为人性的冷漠,还会因为所谓“旁观者效应”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我们只要对这些心理机制有一些了解,就能在它发生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冲破它的束缚。

  引起旁观者效应的因素

  责任扩散:即周围他人越多,每个人分担的责任越少,这种责任分担可以降低个人的助人行为。

  情境的不明确性:从决策分析过程来看,人们有时无法确定某一情境是否真正处于紧急状态,这时,其他旁观者的行为就会自然而然的影响到该个体对情境的定义,进而影响到他的行为。

  评价恐惧:如果人们知道别人正在注视着自己,就会去做一些他人期待自己去做的事情,并以较受大家欢迎的方式表现自我,也就是说,试图避免社会非难的心态抑制了人们的助人行为。

  2024考研人数已公布,达438w,考研热度依旧火热!如何备战2025考研?哪个考研专业适合自己?在职考生如何备考?考研知识点繁多,择校困难大,和海天考研咨询老师聊一聊。网课面授多项选,专业辅导1对1全年集训随时学!

中间广告图.jpg

活动专题